2007-05-10

逐夢異鄉的女人 DREAM CHASER (上)

2007/05/10

實現夢想,少不了樂於接受挑戰的積極,與面對逆境無所畏懼的樂觀。然而,與夢想相約異鄉,需要的還有跨越文化藩籬的勇氣,與隨之而然的寬廣世界觀。五位女性跨越國界實現夢想的故事,與你分享。

【TEXT/曾慧娟、Kang Wei Hu;PHOTO/王怡穎、Algis Puidokas Kim、Naomi Yang】
夢想造鎮計畫 creation 王怡穎/Noodoll 設計師.作家

王怡穎與她的Noodoll們

第一次聽到王怡穎的名字,是三年前採訪曲家瑞的時候,那時將台灣創意擺攤、獨立手做的風潮帶到高點的暢銷書《創意市集》尚未推出,但已經聽曲老師講王怡穎一手打造Noodoll Town的故事,聽到嘖嘖稱奇,也暗自將她設定為採訪重點人物,沒想到還未披露她的奇想世界之前,這位精怪女才已經登上暢銷作家之列。2004年出版《創意市集Fashion Market》,王怡穎探訪了倫敦十六位設計藝術工作者,將對這些人的好奇化為一個個提問,透過精簡回答以及一幅幅絕妙作品或空間圖,讓台灣讀者一窺遙遠倫敦的獨立創意工作者,他們做了什麼、想些什麼。

回憶執行《創意市集》的過程,王怡穎覺得從中獲得了莫大的力量,「原來有這麼多人和我一樣,堅持著別人眼中無謂的堅持,對自己所做的事也增強了信心。」即使笑著說好在自己不是唯一的笨蛋,可以想像王怡穎在倫敦「做」夢、以創作維生經歷的辛苦。王怡穎表明,她的辛苦並不在於那種多數獨立創意工作者必須靠打工來支撐創作,所面臨的經濟上的困頓,而是來自自創品牌「Noodoll」的銷售壓力。原來王怡穎還未正式離開校園時,在學校畢業展中就被目前合作的公司挖掘,於2002年以授權的方式,正式推出個人品牌「Noodoll」。

十八歲時隨著家人移民英國落腳於倫敦,王怡穎說她是到了倫敦唸書,才開始學設計。「因為不愛唸書,從小喜歡塗鴉,於是就選了設計科系,我的設計之路沒有那種帶著宿命的決定、為理想奔走異鄉的冠冕說詞或傳奇色彩。」其實為王怡穎打開設計之門的是大學系主任,他始終相信王怡穎很有潛力,鼓勵她參加比賽,繼而從不斷比賽、得獎這樣的過程中,王怡穎認知到自己原來很會設計。

以倫敦SOHO區混雜、有趣的生活情境為靈感,王怡穎創造了一個以A片明星為主角的Noodoll Town,再發展T恤、包包、布偶等相關商品。除了一年兩個系列(春夏與秋冬)的發表,以及在《創意市集I、II》、《私囊 In My Bag》之後,憑著對人的好奇與興趣,繼續收集倫敦設計師與在那個城市生活的人的新奇想法,王怡穎最近又接下了新工作,四月開始為台灣dpi設計雜誌與中國的「城市畫報」寫專欄。

「在緊縮的時間之中擠出心力做別的事,不是要為自己找麻煩,而是他們答應讓我愛怎麼寫就怎麼交。」形容自己不能不做想做的事,王怡穎在新專欄中寫的,也是關於自己的設計工作、每天的生活等等。回想初到倫敦,一開始就沒有不適應的難題,如果設計對王怡穎來說是個潛在因子,那倫敦就是讓她可以化想法於真實的地方。「我做的東西在台灣或亞洲人看來,是比較卡通化的,被看待的方式也是淘汰快、壽命短的流行小物,但倫敦的公司卻認為我的『Noodoll』是可以長時間經營的創意品牌。」相對於在台灣,畢業季節前舉辦多場就職說明會,來延攬人才到公司上班,進而接收、買斷你所有創意的模式,王怡穎在倫敦則是以商品授權來與經營者合作,由此可知,兩地對創意(人)的態度就有很大不同。

「我從沒想過要轉行,因為我想不出更想做的工作。」每天畫圖,將自己做的事、覺得有趣的事寫成文章,王怡穎很享受目前的自由日子。所以夢想算是實現了嗎?對王怡穎來講,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,但不會限制只走同一條路。她也不為自己設定長遠的階段性任務,她的夢想都是進行式或短程目標,例如這一兩個月就忙於以Noodoll Town裡的部分角色寫成全新童書故事,也可以說是王怡穎今年的重點計畫。

形容自己不工作就生不出夢想,加上嚴重的喜新厭舊與健忘症,王怡穎的夢想隨時在更新,「倫敦很棒,但我不一定只能在倫敦做設計,或是,只能做設計。」不讓自己被限制,下次見到王怡穎,也許她又造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夢想城鎮。
與夢想相約巴黎 photography Naomi Yang/攝影師

曾經拍過名模Tiiu Kuik的Naomi,認為時尚人心裡都在追求一種夢境,一種只有意會的 FAME
「也許你會笑我,但我小時候真的很想當中國小姐!」與Naomi Yang約在巴黎市中心Palais Royal的咖啡座,萬里無雲的天氣,讓人幾乎要忘了在這座城市裡生活,有著多少不為外人所知的辛苦。

出生於高雄縣,十八歲後前往澳洲的墨爾本就讀大學,曾經回台灣工作了半年,最後由於環境的不適應,Naomi決定到巴黎一試。「學攝影又對時尚有興趣的人,誰不想來巴黎看看呢?」一句簡單的答案,道盡所有來到巴黎發展的外國人心聲。

「我還記得剛來巴黎的時候,法文爛的一塌糊塗,根本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著手。」Naomi選擇以土法煉鋼的方式,一家一家打電話到巴黎的各大攝影棚,自我推薦想當攝影師的助理。「直到有天,一個好心的攝影棚經理人告訴我,這樣是行不通的。因為在巴黎,攝影師和攝影棚是兩樣分開的產業。」換句話說,攝影棚根本不管攝影師要用什麼樣的助理,自然也就不可能替Naomi找到實習的工作。「我當時的心態是,就算三年後一事無成回去,起碼還學會了法文。」最後Naomi得到了在攝影棚當助理的機會,也展開了她在巴黎的攝影生涯。

「巴黎的文化是需要你去適應她的。」談到這幾年在這裡生活的心得,Naomi有著以上的結論。這裡的人習慣中午十二點半到下午二點半用餐,晚上七點到九點更是每天的cocktail hour,要與巴黎人溝通,你得先學會說他們的語言。當然這裡指的不只是法文而已。「巴黎人不認為誠實值得被讚頌,野心大一點對於時尚攝影師來說更是必須。」

這麼說來,難道巴黎生活就沒有任何一點值得歌頌的地方嗎?「巴黎給了我一直進步的動力。這裡的時尚業蓬勃發展,總是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一再學習。」Naomi又點起一根煙,向侍者要的水依舊沒來。我們兩個像是交換了個眼神,心裡想的絕對是同一件事:這就是大家都想來的巴黎呀?談到在這裡落腳最困難的遭遇,Naomi說不是找工作也不是辦居留,「絕對是找房子!」目前與同屬攝影師的法籍男友蟄居於十三區的套房裡,Naomi笑著說,「下一次要搬家的時候,應該就是我要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了。」

由於是在鄉下地方的環境長大,以前母親的夢想總是希望家人們能過的好;而夢想對於Naomi而言,「我希望能有一天加入那幾家大的Agent,名字與那幾個大攝影師排在一起。」至於「那幾個」到底是「哪幾個」,Naomi則堅持不肯透露。「要是說出來卻沒做到,那有多糗呀?」夢想總混合著失望與沮喪,伴隨著衝動和堅強,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裡,不斷拿出來反覆質問自己。但沒有堅持到最後一秒鐘,誰又知道結果究竟如何呢?
【費加洛FIGARO 2007年 NO.44 五月號】

逐夢異鄉的女人 DREAM CHASER (下)

沒有留言: